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按照住建部國家文物局印發《關于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工作評估檢查情況的通報》 “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工作思路,我院受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委托,承擔了成都市27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情況的專項評估工作。
一、工作目的
開展成都市27個歷史文化名鎮的普查調研,構建特色評估指標體系,搭建電子化基礎數據庫,針對既有問題提出整改建議,推廣保護工作中的有效經驗,立足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二、工作內容
工作組通過7000公里的實地踏勘,最終拍攝13000余張的影像記錄,收集整理150G數據資料,完成3個階段的工作內容:第一個階段是基于宏觀政策研究、相關案例分析、基礎資料收集開展的前期研究;第二個階段是基于前期研究開展的指標體系構建與樣點評估;第三個階段是對27個歷史文化名鎮的全面調研評估與電子化基礎數據庫構建。
三、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構建是科學評估的基礎。為確保評估指標構建的科學性、本土化與系統性,項目組征求行業專家與名鎮行政主體建議,通過初步擬定、可行性完善、分值細化、特色化修正4輪優化,最終確定“5-15-35”的成都市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情況評估指標體系與評分分值。
四、GIS數據庫
基于實地踏勘,收集歷史文化名鎮內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與街巷空間等信息記錄,建立SQL Server與GIS基礎數據庫,可實現多系統無縫連接。
五、情況評估
項目組開展對成都市域內7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10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與10個成都市級歷史文化名鎮,共計27個成都市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情況的專項評估。全市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情況整體良好,活力較充沛,基本不存在空心化現象。但部分名鎮特色價值呈現不足,保護利用有待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本次評估對成都市的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情況作了系統梳理,掌握了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方面的主要問題,為下一步為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打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