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鎮營建歷史,豐厚的歷史古鎮是中華文化標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古鎮空間形式多樣、文化內容多元、文化內涵復合的特點使得它更利于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其歷史空間要素也更易于融入現代城鄉空間和經濟環境中。本文以安仁古鎮南側尚待開發擬新建的區域,同時也是成都市三個做優做強大邑縣“西嶺冰雪?安仁文博旅游休閑區”的重點區域為例,探索讓這類歷史文化名鎮新生的產業發展模式,為未來成都生態文旅為主導的古鎮產業發展建設提供實例參考。
片區概述
安仁古鎮距離成都市中心城區約40km,1小時車程范圍內,4條區域快速通道,這里曾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商賈云集,文化交流繁榮。
▲區位圖
本次重點區域位于安仁古鎮南側、南岸美村北岸,范圍內大部分用地尚未開發,是安仁鎮推動多元融合的重要承載地、城鄉融合示范地、古今融合交匯地,也是未來發展的重點潛力區。
▲重點區域周邊資源分析
安仁古鎮的三大特征優勢
01一幅遙望雪山、綠水環繞的靈動畫卷
安仁是成都距離雪山最近的千年古鎮,“窗含西嶺千秋雪”更集中展現了詩意成都厚重的人文底蘊。同時安仁古鎮內河道有斜江河、榿木河等,綠水環繞,水資源豐富。
02一座匯聚川西百年風云的歷史古鎮
安仁是世界博物館小鎮、全國最大的公館聚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始建于唐朝,取名“仁者安仁”,曾被譽為 “西南外灘”,擁有保存完好的百余條古街、古道、古巷等傳統街巷格局。
03一扇古今交融的國際展示窗口
歷史性方面安仁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與多彩多元的文化積淀,是成都的5A級景區之一。現代性方面安仁論壇自2016年首屆舉辦至今,已經成為國家新型城鎮化學術交流與綜合服務的平臺和國內高規格的論壇。
安仁產業現狀問題梳理
安仁已初步形成了三文產業體系及空間格局,包括了博物館體驗為核心的文博、依托四川電影學院的文創和古鎮觀光為載體的文旅的三文產業生態圈。同時旅游景區規模不斷增強,產業IP及形式不斷創新。但僅依托古鎮空間,產業發展仍存在一定的桎梏亟待破除,主要體現在:
產業集群成鏈水平不高
三文產業生態圈集成及延伸性不足, 目前主要以公館博物館游覽以及古鎮觀光為主,集中在初級階段;同時缺乏國際交流、商貿交易平臺、信息發布、金融服務、品牌推廣、眾創孵化等高端平臺。
消費業態同質單一
各類消費體驗場景呈現同質發展的態勢,缺乏差異性,無法形成新的吸引點和活力點,對高端人才、青年人才、各類游客缺乏核心吸引力,缺乏特色創新消費場景。
古今文化融合不足
體現在城與鄉、古與今、人文與生態間的產業空間協調度不強,特色空間不顯,風貌識別度不夠和產業空間體驗互動性不強。
安仁古鎮煥新產業發展三大路徑
基于以上安仁古鎮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大邑縣“西嶺冰雪?安仁文博旅游休閑區”的重點區域作為與古鎮空間銜接最佳的“空白地”,從產業體系完善、消費功能延伸和文脈空間串聯三個方面,構建安仁古鎮煥新的產業發展模式。
產業功能集群成鏈——延鏈補鏈,
融入全域三文產業生態圈,明確產業承載功能
在產業體系方面,一是補鏈強核,以博物館IP為核心,搭建高頻頭部流量,打造文博產業鏈。二是延鏈建圈,植入強有力內容支持和豐富創新性消費支持,打造文創和文旅產業鏈,從而實現做強文博產業,創造核心IP——產生推力;文創支撐博覽,延展產業——完善內容與形式;文旅導入流量、創造收益,帶動城鎮發展——形成商業閉環。
▲安仁全域三文產業生態圈構建
多元消費場景營造—— 一心強核,
三文建圈,塑造“三文輝映”的國際活力之都
▲國際文化博覽區效果圖
以博物館IP為核心,搭建高頻頭部流量,完善安仁會展博覽、交流會議、鑒定評估、拍賣交易等多元文博平臺核心功能。圍繞“世界博物館小鎮”,打造“國際聚焦、國家示范、西部引領”的文化博覽會展平臺。
▲天府影視創旅區效果圖
延伸文博核心功能,強化文創、文旅的內容與消費支持,彰顯“未來影視”的濱水創旅功能,完善安仁三文產業生態圈。依托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延伸文創文旅鏈條,重點發展影音創作、體驗、原創藝術品生產交易三大文創文旅產業,建設全國一流影視文創基地。
古今文脈串聯——打造安仁
古今魅力文化紐帶,推動古今融合發展
北起安仁古鎮,從樹人街延續至安仁廣場,向南經由文博三島,直通向斜江河南岸大美鄉村區域,協同斜江河南岸的整體打造和提升,形成安仁古今魅力文化紐帶。業態上延續安仁博物館小鎮的總體定位拓展文博功能、生態上向北引入綠網與水網,形成城鄉交互、人文與生態共存的和美格局。
▲安仁古今文化空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