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蒲江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著力打造更加宜居幸福的生活環境。用好“金角銀邊”花小錢建設小游園、微綠地扮靚城市微空間……越來越多的公園城市場景生活正在蒲江不斷涌現。作為蒲江縣重點民生工程、城市有機更新重點承載項目之一,朝陽大道、鶴山北路城市空間更新項目由市建筑院團隊設計打造。
▲效果圖
設計策略
項目尊重蒲江河谷城市的自然肌理,打造宜居宜業宜創宜游、綠色閑適的“大美小城”。在城市界面上,結合蒲江縣襟山帶水的城市格局,生態農業、智慧生活、千年古縣、鹽鐵文化、巴蜀圖語等文化特色進行展示。在場景空間上,充分利用城市空間形態,釋放公共空間營造公園城市下具有復合型和活力感的人本空間,帶動街區激活片區。在交通出行上,結合蒲江縣密路網+帶狀城市的路網結構特征,打造適合公交+慢行的出行模式。在生態景觀上,充分利用現有綠地提升質量,同時加快推進城市已建成區域海綿城市建設,提高城市韌性。
▲效果圖
設計亮點
現山水 融文化 補功能
構建清爽整潔的街道界面
項目通過重要節點鏈接山水界面,打造視覺通廊,營造山水蒲江的展示畫面;結合城市功能定位,將山水智慧、傳統文化等元素融入城市界面的功能構件,塑造3大主題段落。即展現蒲江被蒲水環保形成山河谷地的生態宜居界面——南部新城風貌段,新老舊城相互融合的活力界面——老城歷史風貌段,與未來發展鏈接的新時代界面——高鐵新時代風貌帶;通過建筑功能改造提升市民居住環境同時對城市界面進行修補,對12處現狀欠好的建筑進行局部功能補充,對53處現狀較差的建筑進行整體功能重塑。
改造前后
改造前后
業態激活
構建休閑宜居的活力場景
激活城市公共空間,營造1個城市公園5個口袋公園,提供300米入園500米見綠的活力場景,同時補足服務半徑。城市公園結合公共綠地營造休閑活力,商業配套場景;口袋公園結合微型景觀生活服務、行政場景,提供休憩空間;配合后期運營模式,沿線商業活動空間復合利用營造有活力 有特色的商業氛圍,激發城市消費活力。
改造前后
有機縫合
打造綠色智慧的出行方式
改造前后
構建以步行為主的蒲江生活體驗帶,串聯周邊綠地系統和公共活動空間,改善步行舒適度;引入共享單車,非機動車停放與公共交通無縫接駁,強化慢行優先的出行理念,提升騎行友好度;設置公交專用道,增加公交站,營造公共交通為主導的市民生活性通勤道路,增加公共出行率;優化市政機動車道路,疏解停車空間,提供以人為本的道路斷面形式,統籌斷面空間;同時,增加紅綠色實時調節、5G基站、智慧公交系、多箱合一設施等智慧設施。
綠滿蒲江
打造生態林蔭的街道空間
改造前后
增加林蔭空間,利用現狀疏林草地增加大喬提供林蔭綠,和街道綠化空間結合增加喬木數量;提升綠化質量,朝陽大道北段保留現有銀杏,朝陽大道南段保留現有香樟,鶴山北路保留現有金桂,移栽胸徑小于20及漲勢較差的植物,補充主題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