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項目為清水河高新技術產業走廊(高新片區)公共空間重點提升項目。項目東西方向依托長約5.4km的科新路街道空間及10萬㎡路側綠帶,聯通南北大道與環城生態帶;南北方向依托長約2km、面積約20萬㎡的紅光右支渠藍綠空間,聯通科新路與紅光大道。
▲綜保區文化長廊鳥瞰
方案采用“產業+生態”的提升方式,高品質打造生態空間,以電子信息元素為主線,以集成模塊為理念,以綠軸縫合片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實現“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區對外的門戶形象窗口”的片區定位,完善區域產業及生活配套。
?
推進產城融合? ?從制造到“智”造
項目背景
?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貫徹落實成都市委、市政府“三個做優做強”“產業建圈強鏈”等重大決策部署,成都高新西區規劃建設清水河高新技術產業走廊(高新片區)。在加快推進產業項目集群發展的基礎上,推動高新西區從傳統工業園區向“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公園城市智造發展示范區轉變。
項目聚焦高新西區“中國新硅谷·國際花園城”的區域定位,結合現狀商業服務、產業服務及公共服務功能與現狀人群需求,研判地段價值,從而提出“以未來之芯節點發散四條產學研用展示軸”的總體結構。
四態融合? ?打造文化標志綠廊
項目亮點
01綜保門戶展示軸
綜保門戶展示軸依托于科新路,基本為通行空間,承擔門戶展示與休閑游憩功能。設計結合高新西區區域發展定位,通過梳理道路沿線各高新電子產業廠區形象特征,整合周邊綠地特點,針對“片區形象無特征、綠道系統與通勤交通交織錯雜”兩大問題,提出相應解決方案。


綜保區入口結合高新LOGO設置科芯飄帶,增強入口昭示性;并對入口建筑立面進行改造,白色聚碳酸酯板營造建筑的輕盈簡潔感,重復的斐波那契螺旋線單元極具韻律,營造主出入口的儀式感;沿科新路布置多處形象節點,強化軸線展示效果。
??
?
科新路現狀車速快、非機動車道窄,雙向單側非機動車道危險性較高、體驗感差,設計后通過整合現狀道路板,在綜保區圍網側設置單側雙向非機動車道,提升非機動車安全性;利用道路兩側綠帶,梳理、貫通慢行綠道體系,形成休閑及通勤線路的閉環,極大提升了區域慢行系統的使用品質。
02科技應用展示軸
??
?
對紅光右支渠進行改造,南段拓寬河道、下游設置水閘形成大水面,打造親水近水的濱河體驗,凸顯宜居水岸的復合空間場景營造,北段上游改造現狀下河梯步,打造濱河階梯劇場,凸顯活力水岸夜經濟的場景營造。
結合服務半徑與業態需求,結合高新信息產業元素,由南至北分布多個建筑點位,打造公園城市休閑消費場景。
?
建設情況